有時,孩子的“不乖”并不是他故意挑釁,也不是單純的情緒問題,而是身體里的某個部分在搗亂。
文:伍娜 專家支持:李巖(游戲力工作室的創(chuàng)辦者、學齡前兒童情緒的研究者) 林文采(馬來西亞薩提亞中心首席導師、資深親子關系專家)
孩子情緒不穩(wěn)或者行為不當時,我們很容易給他貼上“不乖”的標簽,甚至反?。菏遣皇亲约耗睦镒鲥e了,才造成孩子的問題?在責怪孩子和自我檢討前,也許我們還漏掉一步:排除“孩子身體不適,給他造成困擾”的可能性。這一點,對于表達欠佳的小寶寶來說,尤其重要。
過敏
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:當孩子沒有明顯的疾病征兆,而只是被輕微過敏困擾時,我們很容易忽略孩子難以言說的不舒服。特別是,被呼吸道過敏或者食物過敏困擾的孩子,身體表面并沒有呈現(xiàn)出紅腫、長疹子、腹瀉等典型癥狀,而只是出現(xiàn)持續(xù)的煩躁、低落情緒時,父母很容易把這理解為單純的行為或情緒問題。但諸如輕微的牛奶過敏之類的問題,的確可能導致情緒的不穩(wěn)定。
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便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身體極易過敏的孩子,在性格上也更加敏感、更容易不安。當牛奶、小麥、雞蛋、某些水果這樣典型的食物過敏源進入孩子身體,由于他的消化系統(tǒng),尤其是腸道沒有發(fā)育完善時,食物分子沒辦法被腸道有效吸收而導致身體不舒服,孩子不可能準確表達。一方面身體不適本來就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安定,另一方面,當爸爸媽媽問“哪里不舒服”時,他們無法表達的急躁也會讓情緒更易波動。
怎么辦? 如果孩子出現(xiàn)持續(xù)的情緒不穩(wěn)定、低迷,可以考慮孩子是否受過敏的影響?我們可以通過搜索典型過敏癥狀(特別是并不為普通大眾熟悉的癥狀),甚至去專業(yè)機構篩查過敏源,看看去除過敏源后,孩子的狀況有沒有好轉。
發(fā)育過快
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:3歲前,孩子都處于快速發(fā)育的階段。當孩子,尤其是男孩子單方面身體發(fā)育過快,腦部控制身體協(xié)調性的部分卻沒有跟上節(jié)奏時,他就容易出現(xiàn)過于莽撞、沒輕沒重的行為問題。
其實,幾乎所有孩子都經歷過這種“手腳不聽使喚”的階段,走路不穩(wěn)、容易打碎東西……都是類似原因造成的。只不過,身體發(fā)育特別迅速的大塊頭男孩,當手腳不聽指揮時,就容易對人造成困擾、甚至傷害,而被人誤解為“故意”“沒輕沒重”。另外,這樣的孩子因為個頭大,容易被人誤判年齡,表現(xiàn)出“與年齡不相稱的不懂事”,而且即使他不慎將人推倒或撞傷,他也很難意識到自己“犯了錯”,畢竟在他看來,自己不是有心的。
怎么辦?這樣的孩子需要更耐心的看護,別讓他對身邊的小朋友造成更多干擾。否則不管你的孩子是因為什么原因這樣,被干擾、被傷害的孩子和父母總會有所指責。
同時,我們也可以根據(jù)孩子的情況,試著對他進行正面誘導:“你剛才把小朋友撞倒了,你看見他哭了嗎?如果別人來撞你一下,你是不是也會嚇一跳?也會生氣呢?”切忌對孩子進行有壓力的、批評式的說教,說到底,孩子確實不是故意的。不論是嘮嘮叨叨的說教,或者指責、批評,這時都容易讓孩子積累起委屈、憤怒。慢慢地,等到孩子各方面發(fā)育到位,情況自然會好轉。
發(fā)育遲緩
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:發(fā)育遲緩有各種可能,但其中在正常范圍內,并且比較容易影響到孩子心理狀態(tài)的是:語言和身體協(xié)調性的發(fā)育遲緩。
有些孩子運動能力明顯不如同齡人,雖然這不好說是先天還是后天因素導致,但一旦孩子對此開始有意識,他就會有心理壓力,覺得“別人能做的動作,為什么自己不行?”另外,感統(tǒng)失調也是一種發(fā)育遲緩,當身體感覺和視覺結合不到一起時,也會帶來問題。比如孩子想從兩個人中間的夾縫中過去,普通孩子一看,縫隙過窄就會放棄穿行,但由于感統(tǒng)失調的孩子無法對此做出判斷,而莽撞強硬穿行,更有甚者,把別人撞到了,他還沒有感覺。
語言發(fā)育的遲緩,不僅包括語言表達,還包括聽力理解。尤其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階段,他聽不懂,影響到他對別人話語的整個反應是不同的。等到會說話后,再加上表達能力的滯后,他會發(fā)現(xiàn)“自己有需求說不出來”或者“不知道怎么應對別人的話”,他會非常著急。不光著急,后面還會緊跟著“急躁”“容易發(fā)脾氣”的情緒。同時,還會容易退縮,他會想:“反正不管怎么努力,到最后別人都不懂。我就放棄吧。”這兩種狀態(tài)交叉在一起,直接影響與他人的交流。
怎么辦?涉及身體協(xié)調性的發(fā)育遲緩,原則與發(fā)育過快一樣,多留心孩子的行為。如果是語言發(fā)育遲緩,尤其雪上加霜的情況是,父母對孩子的情況判斷失誤,或者正因為孩子語言滯后,而更加拼命地鼓勵他用語言交流,期盼孩子盡早在語言上追上來,不管孩子如何受挫,依然強行訓練。我們只有忍住自己焦灼的心態(tài),耐心再等一等,在不給孩子壓力的前提下,創(chuàng)造讓孩子有興趣自主練習的機會,才能在最大限度上,降低發(fā)育遲緩帶來的風險。
生病
身體因素對心理的影響:孩子生病時,我們通常也跟著著急、擔心,這種狀態(tài)很容易讓我們忽略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:生病中的孩子,相較平時,需要更多的心理營養(yǎng),比如抱抱、撫慰、耐心,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感。
身體狀態(tài)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神經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性。神經系統(tǒng)不夠穩(wěn)定意味著,孩子很容易被一點小事攪擾到,比如當媽媽不同意買棒棒糖時,正常的孩子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調節(jié)能力,不再糾纏在棒棒糖上,但生病中的孩子經不起一點不如意的考驗,情緒極易激動甚至大發(fā)脾氣。另外,即使孩子生病痊愈后的初期,仍然可能繼續(xù)這種情況,出現(xiàn)特別黏人的現(xiàn)象,因為生病時對他們的很大消耗,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緩過來。
怎么辦?擁抱和適度放松平日規(guī)則的底線,是此時孩子最需要的。我們不必一味縱容孩子的任何要求,但在一些不是大是大非的原則上有所退讓,還是更容易讓孩子安定下來。
另外,孩子生病后,我們切忌馬后炮式的指責:“你看,我讓你穿好衣服吧。生病了吧。誰讓你不聽我的話?”指責會讓孩子背起對以往行為的內疚,以至于將來他也養(yǎng)成指責的習慣,而不是在問題出現(xiàn)后,積極想辦法解決。我們對孩子說:“沒關系,生病了就好好吃藥,好好休息。咱們一定能趕走病毒。”才會漸漸為孩子樹立起“沒關系,總會有辦法”的積極態(tài)度。
內容來源:《我和寶貝》雜志
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,請關注《我和寶貝》雜志2014年6月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