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歲那年,牙醫(yī)把Lily的牙齒用兩排鋼鎖箍了起來,用來矯正她前凸的四顆門牙。整整一個花季,Lily都很少露齒笑,并且因為整牙,她連牛肉干、魚皮花生也不能吃了!而她門牙的凸出是由幼兒時“吃手”的壞習慣導致的!現在的Lily剛做媽媽,寶寶才4個半月,卻也開始愛吃“小手棒棒糖”了。現在很流行一種育兒觀念,說寶寶吃小手的時候,媽媽不應該干涉??蒐ily真的很擔心吃小手會影響寶寶長牙。她更擔心,寶寶在長牙后,吃小手會讓他和媽媽小時候一樣門牙外凸!那么寶寶吃小手,媽媽果真不用管嗎?
寶寶為什么愛吃手?
有的寶寶兩三個月就喜歡吃小手,即使睡著了也會把小手含在嘴里,時不時要吸幾口。假如媽媽把小手從嘴里拿出來,寶寶會從睡夢中驚醒,悲憤地哭鬧抗議。這是為什么呢?
心理學家認為,剛出生的寶寶對吸吮有一種天生的需要,如果吸吮沒有得到滿足,就會想辦法自己滿足自己——吸吮手指。寶寶在饑餓、不舒服,感到壓力的時候,會通過吃手來撫慰自己。同時,寶寶吃手是認識自身的開始,寶寶通過吮吸手指來慢慢了解自身,進而開始了解這個世界。
媽媽到底該不該管?
正方媽媽:寶寶吃手,媽媽一定要管!
理由1:杜絕病從口入
寶寶在4個月左右時,小手就開始能抓東西了。大人會給他一個玩具抓抓,給他一個紙團抓抓,這些東西上都有很多細菌的。還有很多大人覺得寶寶可愛,不洗手就去捏他的小手。小手上會有多少細菌??!寶寶又對細菌沒有什么免疫力,絕對是病從口入!
理由2:小心手指變形
寶寶經常吃手,會讓小手長時間浸泡在口水里,引起手指的腫脹、變形。對處于發(fā)育中的寶寶來說,手指變形可能會成為后遺癥。
理由3:影響出牙
小手經常放在嘴里會影響寶寶出牙。寶寶出牙后吃手,容易引起牙齒變形,長大后可能會影響到容貌。
反方媽媽:寶寶吃手,媽媽應該順其自然。
理由1:吃手是智力發(fā)展的一種信號
剛剛出生的寶寶大腦發(fā)育不完全,這時無法把手放到嘴巴里吃。當寶寶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里吃的時候,代表了他的進步,并且鍛煉了手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。爸爸媽媽應當為寶寶的這個舉動自豪才對。
理由2:吃手是認識自我的第一步
寶寶從媽媽的肚子里來到這個世界上,外面的世界對寶寶來說太具有吸引力啦!而對于寶寶來說,認識世界是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的。當寶寶將小手放到嘴巴里,正是他為探索自己身體邁出的第一步。怎么能阻止寶寶這種自然成長的行為呢?
正確對待寶寶吃手關鍵詞
媽媽們各執(zhí)己見,都很有道理。那么,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寶寶成長最好的方式呢?其實,只需要掌握下面幾個關鍵詞,問題就迎刃而解了——
關鍵詞1:時間
1歲:寶寶在1歲內吃手,一般對牙齒發(fā)育影響不大。爸爸媽媽也可以多陪寶寶玩耍,減少寶寶吃手時間,但是千萬不要強迫寶寶不吃手。
半小時:把寶寶吃手的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。如果寶寶每次吸吮手指半小時以上,就很可能會造成牙齒咬合異常及上頜骨的變形。
關鍵詞2:衛(wèi)生
勤洗手:要勤用溫水給寶寶洗手,以防細菌入侵引起寶寶的胃腸道感染。消毒玩具:應該定期用溫和無害的消毒產品,給寶寶的玩具消毒。
關鍵詞3:關愛
陪伴:寶寶吃手常在孤獨、疲勞、沮喪、嗜睡、饑餓時的發(fā)生率最高。幫助寶寶戒掉手指“棒棒糖”,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愛心和耐心的陪伴。
鼓勵:在給予寶寶陪伴的同時,爸爸媽媽應該讓寶寶明白,小手除了吃之外還有更多的用途,多多鼓勵寶寶探索小手的技能,鼓勵他去觸摸,去探索和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。
關鍵詞4:替代
安撫奶嘴:在寶寶一開始吮吸手指的時候,就立刻用安撫奶嘴代替“小手棒棒糖”。但是,吃小手是寶寶的吮吸反射,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消失。所以安撫奶嘴也是在強化這一反射,容易讓寶寶形成依賴。所以還是應該用新鮮事物轉移寶寶的注意,逐漸讓寶寶放棄安撫奶嘴。
牙膠、磨牙棒:對即將出牙的寶寶,和正在出牙的寶寶來說,牙床會發(fā)癢,也會感到有些痛。牙膠和磨牙棒可以緩解寶寶的這些不適,鍛煉寶寶牙齦的堅韌。
指捏食品:等寶寶稍大一些的時候,可以把寶寶的手洗干凈,讓他抓些餅干、水果片之類的“指捏食品”,這樣不僅能摩擦牙床,緩解長牙時牙床的刺痛,還能訓練寶寶手指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