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說明一個問題,只要有3分鐘時間就足夠了。
有人在被告知“你只有10分鐘時間”時,會說:“不,不需要那么多,5分鐘足夠。”可是這種人往往就“誰、在做什么,怎么樣”等等說個沒完,不知不覺中時間已經(jīng)過了20分鐘,這是什么原因?qū)е碌哪兀?/p>
關(guān)鍵在于必須緊緊把握演說的目的,以目的為中心來組織自己的語言。時間越短也就越難說清.楚,如果能夠?qū)⒀菡f延長下去,那就非常簡單了。
我固定的演講題目“創(chuàng)造商機”,一般來說講完需要一個半小時。有時對方突然要我用“一個小時”或“40分鐘”講完,這就打亂了原來的安排,重新整理歸納也非常困難,最后只能變成一個什么都有的“大雜燴”演講。但如果將一個半小時的內(nèi)容原封不動地進行微縮,則是非常容易的。
時間越短,我們就越需要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演講,但是緊密切題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。
無論如何,我們首先必須加以深刻體會的是,3分鐘到底足一個什么樣的概念。
你可以在寫作原稿時試著計算一下時間.3分鐘大約能夠?qū)慖OOO字。由此可知,3分鐘的時間我們就能說清各種事情,而且,從嘴中說出1000字,只是一瞬間的事情。
我在做講座教師時,常常請聽講者發(fā)表1分鐘的演講,讓他們講清自己的姓名、公司名稱、現(xiàn)在感到最為困惑的事情等問題。
1分鐘雖然非常短暫,但是一到真正利用的時候,就會覺得十分漫長,絕大多數(shù)的參加者都會為如何打發(fā)這1分鐘而犯難。
如果是長時間演講,可以將其分為幾個部分,這樣我們也就可以調(diào)整啟承轉(zhuǎn)結(jié)的長短。在結(jié)論較為明顯的時候,可以利用結(jié)承轉(zhuǎn);如果時間變得更短,那就只能提出幾個結(jié)論而已。
一般情況下,只要能夠保持目標和結(jié)論相對應,結(jié)論也就自然體現(xiàn)出來。
因此,我在導入經(jīng)營戰(zhàn)略的演講話題時說:“我們常常說站在消費者立場上,但是,這種思維已經(jīng)很陳舊了。所謂立場,這里只不過是一種假設,沒有任何意義,必須真正成為一名消費者。’’然后再開始談我自己的切身體驗。
“這是幾年前我的作品出版時的事情。為了書的出版,自己費了不少周折,因此我很想使它成為暢銷書。當時我想,自己怎樣才會決定購買此書呢?這不是假設的立場,而是真正把自己作為一個消費者來考慮的。首先我注意觀察了書架上排列的書籍,這些書只能看到封面,沒有任何視覺沖擊感,并不十分醒目。另外,我還留意了一下報紙、書店的暢銷書信息以及各種批評意見。出書之后,在許多書店都大量陳列著我的書。在一些不富裕的地方雖然也擺放,但是我上班的公司附近的書店則擺放較多。于是我和公司的人以及,一些客戶都打了招呼,結(jié)果一一個星期之后,我的書終于加入了暢銷書行列,最后達到了暢銷書第二名。評論等也開始出現(xiàn),有五家雜志和報紙都進行了刊載。如果不是我自己親自做一次消費者,是不會了解這種實際情況的。所以說,立場只是一種假設的東西,只能作為一時的簡便方法。因為賣方和買方之間距離很大,所以賣不動是很現(xiàn)實的。這也正是我的演講結(jié)論。’’
在這些言語中,我所提倡的“短、近、具”全部具備,因此說,能夠舉出實例,使自己的演講通俗易懂也是需要花費一定功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