臍突是指因小腸或腹腔脂膜突人臍中,致使臍部突起而腫大光浮的一種疾病。屬先天發(fā)育缺陷,為新生兒及嬰兒臍部常見病之一。女嬰比男嬰多2或3倍?,F(xiàn)代醫(yī)學(xué)稱臍疝。
引起本病的原因,多因先天發(fā)育營養(yǎng)不足,臍部薄弱,加之?dāng)嗄氈?,嬰兒啼哭過多,或較長時間的努掙用力(如便秘),致使臍環(huán)松大,小腸、脂膜突入臍中,膨出隆起,形成臍突。
(一)方劑l
1.組成吳茱萸、蒼術(shù)各12g,丁香3g,白胡椒12粒。
2.用法文火焙干,研成細(xì)末,瓶裝密封備用。外用時每次3—4g,用麻油調(diào)成糊狀,敷于臍疝,上面,覆以消毒紗布,繃帶固定,l~2天換藥1次。有局部發(fā)紅等過敏反應(yīng)者,川‘間隔l—2天再用,直至病愈為止。
3.說明本方主治虛寒型臍疝。表現(xiàn)為面色咣白,哭聲低微,疝色青,局部冷,唇淡苔白,指紋不顯。
(二)方劑2
1.組成淡豆豉12g,赤小豆20g,天南星6g,白斂10g,芭蕉根汁適量。
2.用法將諸藥研為細(xì)末,過篩后,與芭蕉汁調(diào)拌均勻,制成膏,備用。用時取上藥膏適量,直接敷在患兒臍孔上,外用紗布覆蓋,再加膠布固定。每日換藥1次,連敷5—7天即可痊愈。
3.說明本方適用于實熱型臍突。癥狀表現(xiàn)為臍突紅腫、熱、痛,或者伴有發(fā)熱、煩躁、啼哭不止,唇紅、舌赤,口干,指紋紅紫。
(三)方劑3
1.組成露蜂房6g。
2.用法上藥焙枯為末,蜜調(diào)敷臍上,上蓋紗布,繃帶包扎固定,24h除去。每日換藥1次。
3.說明主治小兒臍突。
(四)方劑4
1.組成白胡椒、淡豆豉各7粒,艾葉7片。
2.用法上藥共搗爛,加熱飯一剛和勻。敷臍包扎,過1夜取去,輕者1次即可痊愈,重者連敷3晚即可痊愈。
3.說明主治臍突。
(五)方劑5
1.組成杏仁6g。
2.用法杏仁打爛做餅,貼臍眼上,用束腰帶裹緊。
3.說明主治小兒臍突。本方也可以治療臍瘡,用香汕調(diào)敷。
(六)方劑6
1.組成烏藥適量。
2.用法取適量用水調(diào)糊敷臍上層口收縮。
3.說明主治小兒臍突出。
(七)方劑7
1.組成牡蠣(煅)、大黃各15g,樸硝3g。
2.用法上藥共研細(xì)末,用田螺漱水,調(diào)前藥末,包裹肚臍。
3.說明主治小兒臍突出。
(八)方劑8
1.紕成烏鬃毛1撮,滑石粉l小撮,紅糖少量。
2.用法先將,與鬃毛燒灰(存性)加入滑石拌勻研為細(xì)末,再加紅糖搗融,調(diào)溫開水
成糊狀,貯備候用。心兒仰臥床上,以藥糊上厚厚一層涂于突部化,紗布束緊,以于掌心
往下輕輕壓之。一般每日1欠,連敷藥2~3天自愈。
2.說明主治小兒臍突。
(九)方劑9
I.組成人頭發(fā)團(燒炭存性),捏白礬適量、蜜糖(蜂蜜)少量。
2.用法將前2味藥混合研為細(xì)末,過篩后,以蜂蜜和如膏備用。臨時取藥膏適量,攤于l塊紗布棉墊上。以膏貼于患者肚臍突部位,以硬板紙輕輕往下壓之。然后用紗布束緊固定,一般3—4天會自行消失。
3.說明本方主治小兒臍突,表面光亮,猶如吹起之氣泡,按之微有響聲。本方為古代流傳之妙方,經(jīng)臨床驗證,其效顯著。
(十)方劑10
1.組成豬牙皂2g,雄黃、細(xì)辛、吳茱萸、乳香、沒藥、冰片名1.5g,地龍l條。
2.用法上藥共研末.每次取3g,開水調(diào)敷臍疝處,再以銅錢l枚,用蓋藥上,繃帶固定,每日換藥1次。
(十一)方劑11
1.組成赤小豆、淡豆豉、天南星(去皮臍)、白蘞各3g。
2.用法上藥共研術(shù),溫開水調(diào)敷臍疝部,紗布包扎,每日換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