粲然是誰?
粲然,親子共讀推廣人、作家。出版小說集《季節(jié)盛大》、《你的一切像海難》 、《愛恨書》,童話《你是世上最好的媽媽》。
她是一位為了兒子,把家安在大海邊的媽媽。及至見到她本人,這個一說話就先笑彎大眼睛的人,決不辜負(fù)你的期待——敏銳、才情、靈氣、深邃,全部用在養(yǎng)兒子這件事兒上。她說“繪本是童心最好的劇本”,而她心甘情愿花上幾年時間來做最好的注腳。這次《美好媽咪》雜志邀請到她來講一講所謂的閱讀這回事兒。
我想講講自己的一次旅行。有一天,兩個小男孩帶我去航行。這兩個孩子用粉筆在地板上畫了一艘船,就吆喝著“嘟嘟嘟”鳴響汽笛,揚帆起航。大一點兒的孩子自命為船長,航行中他一直全神貫注地掌著舵,眼視全方,神情堅毅,不為任何風(fēng)浪喧嘩所動。小一點兒那個孩子,他一直懷著“大海不太安全”的恐懼感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待在船上,兩個胳膊緊緊摟住我,勒得我喘不過氣來。過了會兒,他忍不住大聲喊起來: “船要翻了!船要翻了!”他邊這樣喊,邊大力地?fù)]舞著手腳。“船長”藐視地掃了我們一眼,他凳子上有很小的一截麻繩,那是預(yù)備“靠岸”時系船用的“纜繩”,他只要做做拋繩子的姿勢,我們就可以從這艘顛簸搖擺的小船上安然回港。但他抿著嘴、搖著頭,催急了,也只是說: “還沒到!還沒到!”小點兒的那個孩子——我的兒子——和自己想象中的恐懼搏斗了很久,最后忍不住跳下“船”(實際上是跳出地上“船”的圖形范圍),做著游泳的姿勢,“泅水”回來。
這個關(guān)于“航行”的游戲,是在初夏早上一個安靜且安全的小院子里進(jìn)行的。周圍沒有任何一個原有的實相和波浪、風(fēng)雨、船舶有關(guān)。這兩個孩子都是平時經(jīng)??吹降淖钇胀ǖ暮⒆?,他們剛剛認(rèn)識不到十分鐘,彼此甚至沒有進(jìn)行過一句直接交流。關(guān)于怎么玩游戲更沒有做過任何事前溝通。但在整個“航行”中,大家會看到,他們嚴(yán)格遵守著規(guī)則,深刻體會幻想中的情景,并因此演繹著自己的喜怒哀樂。
身處在孩子的游戲里,我總能感到巨大的沖擊力。穿越實相,目睹幻景對于人心的影響力,沒有什么比孩子的游戲更為直接的啟迪了。也恰恰是孩子的游戲精神,他們通過“演”而體現(xiàn)出對世界、對人心的深刻了解,一直在引導(dǎo)我的共讀。
“演讀”是什么?
《騎鯨之旅1、2》上市后,針對我“共讀最大的魔法是‘演’”這一說法,很多人基于自己的一線共讀體會,或多或少表示接納。但我依然會遇到很多提問,如: “演”的內(nèi)涵是什么?“演”就是把繪本畫的內(nèi)容用動作、表情和聲音表演出來的意思嗎?怎么“演”?“演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記得書里的內(nèi)容嗎?
當(dāng)時我的回答是: “演”就是找到繪本內(nèi)容在現(xiàn)實中的參照物;是通過繪本,把孩子帶到更廣大的世界門前,鼓勵他們不斷探索和理解新面向;是不依靠言語解釋,卻通過“聯(lián)系現(xiàn)實”的方法,讓孩子的幻想王國與真實世界得到聯(lián)結(jié)。
我還舉很多讓我們受益匪淺的“演”來說明其行為之實質(zhì)——讀《鱷魚怕怕、牙醫(yī)怕怕》時,我們參觀了牙醫(yī)診所。牙醫(yī)和我的兒子米尼進(jìn)行了簡單溝通,并為他檢查了牙齒。米尼——像繪本里描繪的那樣——感受到了“怕”(緊張感),并得出了“要認(rèn)真刷牙”的結(jié)論;讀《菲菲生氣了,非常、非常生氣》時,在米尼心情焦躁的一天,我們帶著那本繪本去坐纜車。當(dāng)纜車緩緩攀至山頂,所有的高樓、馬路、山嶺、大海、島嶼沖破視野遮蔽, “嘩啦”一聲攤開在面前,當(dāng)是時,我們一起大聲讀了這本書里最重要的一句話: “廣大世界安慰了菲菲,也——安慰了米尼”;讀《小塞爾采藍(lán)莓》時,我們跑到春天的田埂上,光著腳采草莓,把洗草莓的水潑得滿臉都是;讀《讓路給小鴨子》,劃船就近接觸了公園湖泊里的鴨群;讀《月亮的味道》,在月圓之夜爬上海邊高高的沙堆,搭人梯去摸月亮……
幾乎每本精讀的繪本,我們都想辦法把孩子帶到現(xiàn)實投射物的面前。這個過程,就是“演”。
粲然說,沒有什么,比和嬰幼兒共讀更能讓你看到閱讀之真諦:
1.書不能僅閱讀一次;
2.書不能僅僅用于閱讀;
3.必須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體會書的靈魂;
4.讀書,最重要的不是背誦,不是讀懂,而是感受它、幻想它,讓它進(jìn)入心靈。
“演”是孩子的天性
我不知道,有多少父母像我這樣,總會在與嬰幼兒的談話中感到虛弱無力。談得上交流的對話需要話題??墒?,除了吃喝拉撒,還有什么話題可以勝任我們與嬰幼兒(0~3歲)之間的對話呢?如果父母希望擺脫電視、iPad巨大卻不無副作用的影響力,就會很自然地轉(zhuǎn)而求助大自然、圖書,或者幫助孩子尋找同齡朋友。于是,共讀(除掉教育功利心部分)開始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話題的重要組成部分,共讀內(nèi)容逐漸成為某種共識、某種行為(游戲行為而至現(xiàn)實行為)的基礎(chǔ)。繪本,與隨之而來的幻想世界在日復(fù)一日的共讀中形成新的介質(zhì),新的“場”。當(dāng)我們和孩子相攜進(jìn)入,會發(fā)現(xiàn)容納我們心靈的空間果真被拓寬了,一切更自由、更具藝術(shù)感染力、更富幽默感。
如果你從孩子幾個月或一歲開始進(jìn)入共讀,并使用“演”的魔法,隨著孩子越來越熟練地運用語言、越來越有自主意識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 “演”這個魔法并不來源于任何聰明人的發(fā)明與倡導(dǎo),它原本就存在于孩子的天性里。孩子身臨其境地信任書、遵守游戲規(guī)則、具有把圖畫演變成行為和感受的能力。
我家共讀的一開始, “演”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環(huán)。僅僅把孩子摟在懷里,一遍一遍機械讀書與喋喋不休地把自己的心得和社會經(jīng)驗通過書本灌輸給孩子——這兩種行為同樣有大局限。父母需要從書中獲得啟發(fā),持續(xù)地把孩子引向?qū)θf事萬物的感受力之中:孩子在十個月時聽父母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地讀書;一歲時按著繪本的內(nèi)容去感受夏天樹陰奇特的清涼,海水迂回在礁石邊的哽咽,柴火在野地里噼里啪啦的響,蹦起來大喘一口的粗氣,剛出爐面包松軟的香,以及和爸爸爬很長很長的梯子去摘月亮?xí)r如何從激動雀躍到困累交加;兩歲時開始幻想自己去歷險,想象中除了不斷行走的路,風(fēng)景寥寥,但即使不停地走,也會滋生蕪雜情緒:開心、惱怒、恐懼、憂愁、傷別、慶幸、憤恨、嫉妒、攀比、占有、希望……這些情緒越來越清晰,像從未邂逅卻絡(luò)繹開放的小花,盛開在漫漫長路;兩歲半開始相信自己有力,確定憑借線條、工具和雙手的起意,能建立或毀壞一個世界(哪怕這個世界細(xì)如草芥),致力于某個他者的、外化世界成了這個時期的課題;三歲開始建立自己的幻想王國,歷險再也不是如射線一般朝前伸展的路,征服感的對象幻化為自我的、內(nèi)化的實相,可能是一個城堡、一片沙漠、一條巨浪中的船、一只嘶吼噴火的龍……自身心靈越成長,幻想王國越高大宏偉;自身力量越強大,幻想對現(xiàn)實世界的侵入性就越強。
很多人會問,嬰幼兒怎么理解繪本的呢?這是一個謎。抑或者說,他們不在意我們所說的“理解”。他們只是把這一切熟悉的聽聞放入幻想。僅此而已。
粲然說,在“演”中體會世界
1.沒錯,繪本從來不是推演書,不是教輔。
2.當(dāng)我說:共讀最大的魔法是“演”時,我實際上想說的是:繪本是童心最好的劇本。
3.孩子和我們并不需要依靠共讀來使自己變得更聰明、更博學(xué)多聞、更出類拔萃。
4.但通過繪本演繹,孩子和我們開始打破自己原有的狹窄、局限的人生,走進(jìn)更多元、更豐富的世界中。我們變得更容易同情、更信任美好想象,因為聽說許多人、許多事而覺得自己——更不孤獨。
5.我和我的孩子是——相信許多共讀家庭也是——通過夜復(fù)一夜的演讀,內(nèi)心真真切切得到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