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哭泣了 媽媽發(fā)怒了

  媽媽給文文買來了最愛吃的草莓,文文吃草莓的時候不小心把草莓汁滴在了衣服上,這是文文最喜歡的公主裙,文文一看大哭起來,媽媽趕忙過來哄她,可是文文堅持衣服弄臟了不行,媽媽說什么都沒用,最后生氣地說,“是你自己不小心弄臟的,臟就臟了,衣服洗干凈就行了,有什么好哭的。”
  文文更加傷心了,媽媽雖然生氣,可就是無可奈何。2歲半的文文最近總是這樣,生活中出現(xiàn)一點問題,就會覺得很嚴重,不可彌補,無論媽媽怎樣解釋,都不管用,讓媽媽頭疼不已。

  專家分析
  媽媽們可能都會遇到文文媽媽碰到的問題,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變得不可理喻,批評教育通通不管用。文文媽媽批評文文的方式是希望給孩子講道理,教會她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這樣的方法是不是有效果呢,讓我們先來看看孩子的情況。
  0~3歲的孩子在思維方面的發(fā)展主要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。它的特點是,孩子感知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,不能了解事物的本質(zhì)。例如文文對這件事情的理解是裙子臟了,就沒有了喜歡的裙子,她對裙子臟了可以洗干凈的認知不清晰、不確切,缺乏對這個事件的連續(xù)性的認識。
  0~3歲的幼兒在認知方面的發(fā)展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不全面的,所以文文媽媽在批評孩子時所說的話,對于文文來說是一個聽不懂的道理。換句話講,這一階段的孩子不講道理,是因為他們聽不懂道理。
  0~3歲的孩子在一個時期開始變得越來越執(zhí)拗,讓父母難以理解。孩子常常會堅持事物都一定要有固定的模式,絲毫不能改變,例如阿姨穿了媽媽的鞋,孩子堅持一定要阿姨把鞋換回來,否則就會大哭大鬧;小椅子一定要放在左邊,不能放在右邊;吃飯時碗里不能有一點不喜歡的菜,否則必須換一碗。
  等等這些不能變通還會延續(xù)到4、5歲,常常會讓父母覺得不可理喻。實際上這一階段的孩子在建構(gòu)秩序、規(guī)則以及完美感。秩序和規(guī)則符合我們前面講的孩子在認知方面的特征,他們能夠認識的是事物的表面特征,而秩序?qū)τ谶@一階段的孩子很重要,一定的秩序能夠給孩子帶來的是穩(wěn)定、安全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孩子會增加對事物的認知,秩序會變得不那么重要。
  文文媽媽批評文文的話不太符合孩子在這個年齡的需求,這是我們成人對事物的認識和要求,孩子不能接受,所以依然很難過。
 
  我們了解了孩子發(fā)展的局限性,那么當孩子出現(xiàn)狀況時我們該怎么辦呢?
  專家建議
  對于0~3歲的孩子來說,過多的批評,并不能幫助他們解決當前的問題,因為他們還沒有建立起是與非的觀念,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少用批評,而應更多地是要用引導的方式來教育寶寶。
  理解孩子面對的困難,給孩子心理上的支持
  文文媽媽批評文文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沒有站在女兒的角度去理解她所面對的問題。文文的理解是裙了一旦臟了,就會失去,因此很傷心,很焦慮。如果媽媽這時能夠安慰她,對她的擔心和害怕表示理解和安慰,“媽媽知道你這么傷心是因為很喜歡裙子,是嗎”,孩子會覺得有媽媽的支持不用那么害怕,也就不會那么焦慮了。
  而且這一階段的孩子本身具備易變性,可能一會兒哭得很傷心,一會兒就開開心心的,所以爸爸媽媽不一定要在一個問題上堅持到底,可以分幾次在同一個問題上進行引導。
 
  引導,而不是指責
  所謂引導,不是批評,也不是扣帽子。文文媽媽說“是你自己不小心弄臟的”,看似要文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,但孩子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事,會自責。
  文文媽媽如果告訴文文,“衣服弄臟了沒關(guān)系,我們一起來洗干凈,下次注意一點可以嗎?”最好這時和孩子一起去清洗衣服,既緩解了孩子的焦慮,也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動手解決問題。好一點的指向是解決問題,而不是指責對方。
 
  了解自己的情緒,克制自己的情緒
  文文媽媽生氣地批評文文,實際上加重了文文的負面情緒,自己的傷心加上媽媽生氣,孩子承受的是雙重壓力。常常有媽媽告訴我,“孩子一做錯事,我實在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  
  其實,成人的世界遠比孩子的世界復雜,爸爸媽媽有自己要面對的困難,也有可能會把其他方面積壓下來的情緒帶回家,遇到孩子不聽話或者做錯事,就會嚴厲地指責、批評孩子,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,不可原諒,孩子無形中就成為樂父母渲泄情緒的對象,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。
  這里我還是要告訴爸爸媽媽,請我們的爸爸媽媽學習了解自己的情緒,克制自己的情緒,做有節(jié)制的父母。

育兒網(wǎng)廣播

《Enbaby恩比育兒》雜志介紹

《Enbaby恩比育兒》是由上海市科學技術(shù)協(xié)會主管、上??茖W普及出版社主辦的,一本針對孕媽媽及0~3歲嬰幼兒父母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公開發(fā)行的一本母嬰類期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