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文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(yǎng)

本文Tag標簽:語文教學??

  一、充分重視教材語言形式,實施美育

  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學習語言形式人手,借助于“內容純正”的教材,融情入境,走進角色,產生想象,享受美感,才能使學生對文字內容有深刻體味,又在掌握文字內容的同時學習和發(fā)展了語言,受到美的感染和教育。例如:《桂林山水》中“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,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,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。漓江的水真靜啊,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;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;漓江的水真綠啊,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。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,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,岸在后移。”這段文字語言優(yōu)美,令人陶醉。而要想使學生進入去感受美,一方面要準確學習作者運用了哪些具體形象的語言;另一方面還要啟迪學生喚起表象,聯(lián)想,去遐想,去擁抱大自然,把自己置身于其中,以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。把文字美和畫面美化為一種能力,一種審視和捕捉美的能力。

  二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的形象美,實施美育

  語文教學中的美育,主要訴諸于形象,沒有具體可感的形象,就談不上美育。教師必須借助于藝術形象,來喚起學生的美感。如《狼牙山五壯上》中一心想著群眾和大部隊安全,對革命事業(yè)無限忠誠的五位壯士的群體形象;《小英雄雨來》中頑皮淘氣而又機智勇敢的小雨來形象,還有“真人真事”如“少年魯迅”的形象等,都從不同角度表現(xiàn)了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、崇高的思想境界、頑強的斗爭精神、寬廣的胸懷。自然景物形象,如《桂林山水》中采用比較的寫法,把桂林的山與峰巒雄偉的泰山、紅葉似火的香山作比較,突出桂林的山與眾不同,將漓江的水與波瀾壯闊的大海、水平如鏡的西湖進行比較,強調了漓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。對這些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文章,教學中,教師要做適當?shù)钠饰龊鸵龑?,使栩栩如生的形象再現(xiàn)于學生面前,讓他們在如臨其境的氛圍中陶冶情操,凈化感情,豐富他們積極向上的內心世界,激發(fā)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。

  三、加強感情的陶冶和鍛煉,融情于教,實施美育

  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情感教育。翻開我們的語文教材,每一篇課文無不飽含著作者濃烈的感情。有的直抒胸臆,有的借景抒情,有的因事緣情……面對作品中的“情”,教師更要有“情”,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情感隨著作者感情的升華而產生共鳴,受到教育。如《第一場雪》在描寫雪后的冬景時,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。色彩鮮明的水晶圖令人耳目一新,心馳神往??梢钥闯鲎髡呤前褵釔鄞笞匀?,贊美祖國山河感情融進了所描寫的對象中,使文章非常富有感染力。對于這類課文,教師要主動“以文激情”,通過“如出我心,如出我口”的講讀,達到“音美以感耳”、“形美以感目”、“意美以感心”的情境,并始終將作品奔騰的感情潮水般涌向學生的心田,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覺悟和審美能力。

  四、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(yǎng),注意美的熏陶,實施美育

  在語文訓練中,使學生感受美,除了運用教材外,教師還要注意教學語言生動形象,鮮明準確。教師的語言需要認真錘煉,概括闡述清楚,只有這樣,才能很輕松地喚起學生的想象,同時還能從中獲得一些聯(lián)想的信息。教師語感豐富,語言含蓄,繪聲繪色,才能充分發(fā)揮教學語言的表現(xiàn)力、感染力。所以,做一名優(yōu)秀的教師一定要有充沛的感情,以激情感染學生,以充滿情感的語言打動學生。只有在高質量的語言訓練中,才能有效實施語文教學中的美育,才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。

  總之,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,是時代的要求,是教育發(fā)展的必然,是學科本身和學生學習心理等的需要。我們只有不斷加強研究和探討,才能逐漸揭示其中的美育規(guī)律,反映語文教學中最主要、最本質的東西,也才能培養(yǎng)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鑒賞美、創(chuàng)造美的能力,達到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