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與幼兒各方面的發(fā)展有著緊密的聯(lián)系。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(yǎng)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。通過多年的幼教工作,我認為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(yǎng)必須滲透到幼兒在園內(nèi)的各項活動中去。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,“教育就是培養(yǎng)生活習慣”。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(yǎng),重點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、小事做起。所以,我們應該把行為習慣的培養(yǎng)用游戲或集體活動的形式體現(xiàn)出來。
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
如今,很多孩子生活在“眾星捧月”般的家庭氛圍里,他們在動手能力、行為習慣等方面離集體生活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。來到幼兒園,這些孩子無論在行動,還是在自理能力上,普遍缺乏自信。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核心,是促使孩子實現(xiàn)愿望和理想的動力。幼兒自信心的形成往往離不開成人對幼兒的信任。信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“滋補品”。信任既來自家長對孩子的鼓勵,又取決于教師對孩子行為的認可。教學中,我發(fā)現(xiàn)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,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。面對困難和挫折,他們常常害怕、退縮。在游戲過程中,他們總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項目,回避有困難的或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游戲活動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,我總是微笑著鼓勵他們:“你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,你一定會行的?!蔽視屓狈ψ再牡暮⒆舆x擇一些相對簡單的活動,然后再逐漸增加難度,讓他們一次次體驗成功的快樂。對幼兒來說,只有獲得了成功的體驗,才能獲得自信心。孩子只有充滿信心,他們才會信心百倍地面對人生中的機遇與挑戰(zhàn)。
為幼兒提供多彩的活動空間,調(diào)動幼兒的積極性
幼兒在人園前,無論在作息時間上還是飲食起居上都已養(yǎng)成各自不同的習慣。來到幼兒園后,這些原有的習慣將被改變,因此大多數(shù)幼兒會哭鬧。這就要求教師要用足夠的耐心、愛心和細心去護理好每一個孩于。每個孩子都是好動的,他們的模仿能力都很強。因此,教師要時刻為他們創(chuàng)造勞動和鍛煉的機會。比如,通過講故事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,并知道應該如何去做,激發(fā)孩子參與做的欲望。通過開展“我?guī)蛯殞氥@洞洞”等游戲教給孩子——必勞動技能,讓孩子們在這些游戲中,學到吃飯、穿衣、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。然后,再幫孩子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去。這種方法符合幼兒的心現(xiàn)特點,自然親切,生動活潑,而且收效明顯。
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一點一滴的培養(yǎng),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,為幼兒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(chǔ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