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言語能力

本文Tag標簽:早期教育??

  語言,作為交流的信號,不僅是人們進行交往的思維的工具,也是幫助幼兒認識世界的工具。如果沒有語言世界上萬物就沒有了名稱,那么世界不知將會發(fā)生怎樣的混亂。人們正是靠了語言,才能再認眼前的事物,并喚起眼前并不存在的事物的表象。人們也正是造了“遠、近、左、右、高、低、上、下”之類的詞匯,促進對空間的認識。語言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超越時間去認識事物。人類幾千年的文化科學知識只能依靠語言文字的記載才能世代相傳,不斷發(fā)展。而人的智力五要素,哪一環(huán)離得開語言?而作為智力五要素的核心,思維跟語言的關系則非常密切。語言的準確性,來源于思維的清晰性;語言的條理性,體現(xiàn)了思維的周密性;語言的連貫性,體現(xiàn)了思維的邏輯性;語言的流暢性,體現(xiàn)了思維的敏捷性;語言的多樣性,則體現(xiàn)了思維的豐富性;而語言的訓練本身就能促進思維的發(fā)展,當然思維的不斷發(fā)展,反過來又促進了語言的不斷發(fā)展。

  一個人如果離開了人類社會,離開了語言環(huán)境,那么他的智力發(fā)展將受到極大的影響,甚至成為白癡。

  2歲前后為兒童學習語言的關鍵期,要想喚醒那些錯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,由野獸哺育長大的孩子的意識,恢復他們的言語和記憶能力是相當困難的,于是有人把2歲稱為兒童智力的起跑線,一旦錯過了關鍵期,就會造成心理上的某種缺陷,帶來無法挽回的后果。

  早期教育已經(jīng)被大多數(shù)人所接受,越來越多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,教2~3歲的孩子認字、背誦詩歌,的確也有不少孩子小小年紀就能識字、背誦不少名家詩篇,令父母自豪,使旁人驚嘆,然而好多孩子在上學后并不見得十分超群,甚至有的孩子出現(xiàn)厭學現(xiàn)象。那么原因何在呢?

  眾所周知,語言現(xiàn)象是一個完整的信息輸入、處理和輸出的過程?!奥牎笔墙邮茌斎胄盘枺@時的語言僅僅是以聲音的形式存在(就像不懂英語的人聽英語那樣),作為第一信號刺激物作用于人的聽覺器官,而沒有其他的任何意義?!奥牰奔词菍φZ言這一信號進行處理、整合,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理解,這時的語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言,是作為第二信號刺激物作用于大腦聽覺語言中樞的。而“說”則是信息的輸出,是在思維的基礎上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發(fā)音器官“說”出來,與此同時又在不斷地調(diào)整自己的思維。我們常??梢园l(fā)現(xiàn)孩子一邊游戲一邊自言自語,這是由于孩子的語言還未深化,他得通過這外部語言來進行思維。但是有些家長卻恰恰忽視了這一點,在培養(yǎng)孩子的語言能力時,往往只重視語言的音形外殼而不重視語音本身,只是處于“辨聲”、“模仿”的低級階段,這種“鸚鵡學舌”似的訓練,當然不能很好地促進孩子思維的發(fā)展。而孩子的學習也不過是一時的興趣,或為博得父母的歡心,時間一久,他們必然會厭惡學習。

  另一方面,許多家庭所進行的早期教育往往缺乏計劃性、系統(tǒng)性、持久性,更多的是隨意的。許多父母在孩子牙牙學語時,出于逗孩子玩,或者出于自己的興趣,教孩子說話。而一旦當孩子長到2—3歲時,父母反而不管了,他們有一個錯誤的想法,孩子大了,自然也就會說話了。于是孩子語言發(fā)展的關鍵期被白白錯過了,耽誤了早期開發(fā)孩子智力的大好機會。

  近年來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,孩子的語言能力發(fā)展很大程度依賴于家庭環(huán)境,這包括父母(或者其他家庭成員)的文化修養(yǎng),家庭的藏書以及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興趣。我們通??梢酝ㄟ^一個人的語言來判斷他的家庭出身以及他本人的社會地位。語言的層次本身就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(yǎng)。

  文化素養(yǎng)較高的家長往往能得心應手地利用各種機會,一有機會就教育孩子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講錯或用錯詞匯時,他們就會及時地加以糾正。而當孩子用詞恰當準確時就及時給予鼓勵,激勵孩子的學習積極性。他們往往不是單純地教給孩子某種語言,而是在語言訓練的同時開發(fā)孩子的智力。

  有些家長,雖然關心孩子的早期教育,花許多錢買了好多玩具,甚至電子琴、鋼琴,但卻不注意孩子的語言發(fā)展。當孩子跟他講話時,往往顯得不耐煩,只是簡單地打發(fā)孩子幾句。事實證明,缺乏和成人大量接觸的兒童不僅言語能力發(fā)展受到損害,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思維能力的發(fā)展。

  當然在早期教育過程中還要防止揠苗助長、急于求成的傾向。

  即使是神童,也要遵循幼兒身心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,拔苗助長,只能是欲速而不達。

  威特父親教育“神童”小威特的方法,把手指伸到小威特的面前,同時發(fā)出清晰的聲音:“手指、手指?!边@兒就包括了聽和看,即聽覺和視覺訓練這兩個方面。也許有人會感到驚奇,難道這種與生俱來的聽和看的能力也需要訓練嗎?答案顯然是肯定的。

  我們反復地把某一物體呈現(xiàn)在嬰兒面前,同時嘴中清晰地發(fā)出這一物體的名稱,根據(jù)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形成原理,久而久之,嬰兒就把這種聲音跟眼前的物體聯(lián)系起來了,自然而然他就明白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特定的名稱,這對一個嬰兒來說,無異于是一種新紀元的來臨。他會迫不及待地認識新的東西,學習新的名詞,這時那種被動的教育也就轉(zhuǎn)化為嬰兒主動的學習了。

  教孩子說話,的確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。但是只要我們明白言語訓練在早期教育中的位就能持之以恒了。人類之所以優(yōu)于其他動物而取得今日的成就,就是因為人類使用了其他動物所不具有的語言,從而促進了人類智力的發(fā)展?;谶@一道理,更應該及早教給孩子人類社會這一獨特的工具—一語言。

  從某種角度來看,“聽”和“看”是為孩子將來的說話創(chuàng)造一種有利的地環(huán)境,更重要也更困難的是孩子說話。

  一般地,幼兒在學說話初期,由于把握不準發(fā)音的部位,容易產(chǎn)生錯誤,如孩子容易混淆舌根音和舌尖音,很容易把“哥哥”發(fā)成“的的”。

  孩子發(fā)音有錯誤并不奇怪,也并不可怕,要緊的是發(fā)現(xiàn)錯誤要及時加以糾正,否則一旦定型,糾正起來就比較麻煩了。

 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強調(diào)一下,那就是成人不要有意地去強化孩子的兒語。當然兒語是孩子言語發(fā)展過程中的一個必須階段,本身是無可非議的。但有些父母出于好玩有趣,有意識地去強化孩子的兒語,這就不值得提倡了。因為兒語本身并不符合語言規(guī)范,不一定能被人理解,有很大的局限性。如果一味強化孩子的兒語,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交際能力和智力的發(fā)展。事實上跟孩子交談,的確需要一點藝術(shù),既要能被孩子接受,又要生動有趣,合乎語言規(guī)范。

  下面介紹幾種具體的口頭言語能力的訓練方法:

  ①情境談話法

  家庭教育中用的情境談話并不需要特地設置某種情境,只需因地制宜地進行便行。

  最初教孩子學說話時,不妨把一些造型簡單、色彩鮮艷、發(fā)音簡單,又是孩子平時經(jīng)常接觸的東西呈現(xiàn)給孩子注視,同時發(fā)出該物體的標準名稱。此時您也可以抱著孩子看看房間中的每一件東西,跟他說說餐桌上食物的名稱,甚至可以帶著他去看看外面的花草、天空、星星、太陽等等。這樣的情境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,只要您有心就不難發(fā)掘。當孩子稍稍長大,情境談話也就不必您一個人唱獨角戲了。在給孩予喂飯時,同樣可以訓練孩子的說話能力。您可以問問孩子各種食物的名稱,應該讓孩子自己說說想吃的食物,而不要一切由您包辦代替。

  當孩子初步學會說話時,您就可以跟孩子(當然有幾個孩子參加則更佳)一起玩玩類似于“過家家”的游戲。這時您可以讓孩子扮演醫(yī)生、售貨員、老師甚至警察的角色,這時的臺詞可以是預先準備好的,更好的是讓孩子自己發(fā)揮,家長此時的任務是啟發(fā)、督促,糾正錯誤。這種具體生動形象的游戲,孩子會很感興趣,對于培養(yǎng)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,豐富詞匯,發(fā)揮想像力,培養(yǎng)記憶能力都十分有利。

  ②幼兒語言游戲

  a.繞口令。繞口令在古時又叫做吃語詩。通常是由語音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、詞和句子組成的一種游戲兒歌。它要說得準確、流利,不讀錯字,不走調(diào),而且還有一定的速度要求,由于內(nèi)容一般比較簡單易懂,瑯瑯上口,所以很受孩子們的歡迎。父母可根據(jù)實際情況,有選擇地教孩子繞口令。開始應該由父母清楚地把繞口令讀一遍,一些重點詞可以單獨讓孩子跟讀幾篇。然后就可以讓孩子跟讀,直到能正確流利地背誦下來為止。在實際過程中,要把繞口令讀得流利準確,并且有板有眼,確實不易,如果有些父母本身的語言不過關,那么可以讓孩子跟著廣播學,像電臺的少兒節(jié)目常常有這一欄節(jié)目。這不僅有利于孩子口頭言語能力的培養(yǎng),也有利于鍛煉孩子思維的敏捷性清晰度,當然對記憶力的鍛煉也大有益處。

  b.以字找詞。以字找詞游戲是以一個中心字尋找相關詞的一種文字游戲。例如找出一個“電”字,您就可以找出許多與“電”有關的詞,如“電燈”、“電扇”、“電視機”、“電冰箱”等等。這對豐富孩子的詞匯,培養(yǎng)孩子發(fā)散性思維能力極其有利。同時,家長也可以用這種游戲來檢查孩子的思維能力以及所掌握的詞匯量。

  這種游戲很重要的是要找好中心,這個字必須是孩子比較熟悉的,而且有較大的搭配性。不要找那些比較冷僻,孩子不熟悉,不易理解的字。

  c.接字游戲。接字游戲就是要所有的詞前后相連,形成一串詞。例如“電燈”下面就可以接“燈泡”、“泡泡糖”、“糖果”、“果實”等。

  要注意的是,家長在和孩子一起做這項游戲時,盡量想一些最后一字容易接的詞,幫助孩子一起把這一游戲順利地進行下去。

  這種接字游戲不僅能開發(fā)孩子的智力,而且能培養(yǎng)孩子的口頭言語能力,游戲本身就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詞匯,另外家長在游戲中還可以有意識地教孩子一些新詞、新字,幫助孩子鞏固原有的詞匯。

  ③講故事

  對于幼兒:沒有比故事更為重要的了,因為孩子是這個世界的生客,這個世界對他是個一無所知的世界。世界上許多杰出的文學家,如托爾斯泰、歌德、魯迅、郭沫若從小都和故事結(jié)下了不解之緣。實踐也證明故事對孩子的感知、注意、記憶、思維、想像等心理活動,對于孩子個性品質(zhì)的形成,都有很重要的作用。中國自古就有利用講故事對孩子進行思想品質(zhì)教育的傳統(tǒng)。有的人把故事喻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門戶,是增強孩子記憶的“良劑”,給想像力插上了翅膀,同樣的,故事也是孩子言語發(fā)展的“激素”。這是因為故事本身有著曲折的情節(jié),有著生動有趣且又豐富的語言,非常樂于為孩子理解和接受。

  童話故事,尤其像安徒生、格林的童話語言相當精彩優(yōu)美。不僅受到孩子們的喜愛,而且對于成人來說也是一種美的享受。

  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,往往十分投入,他們有許許多多個“為什么”,因而講故事也是誘發(fā)孩子產(chǎn)生問題,激發(fā)他們求知欲的一種重要手段。

  另鈴故事本身也教給孩子怎樣區(qū)分善惡美丑,有利于他們良好個性品質(zhì)的形成。有時結(jié)合講故事教育孩子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 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,孩子往往是聽眾,我們不妨讓孩子主動參與。一個故事講完了,讓孩子再講一回給父母聽,或者父母開一個頭,讓孩子接著往下編,即便不合情理,也沒多大關系,因為孩子的思想最少束縛,常常異想天開,這是一種很可貴的精神,應得到成人的肯定和鼓勵。當然家長也應該引導孩子盡量把故事編得合情合理些,特別要注意孩子的思路是否清晰,表達是否準確流利。異想天開并不等于顛三倒四,前者是一種創(chuàng)造性的思維活動,后者則是思維的混亂,不能等同視之。

  圖畫書有它本身獨特的優(yōu)勢,即可以反復看和讀,價廉物美,頗受孩子們的喜愛。

  面對一幅靜止的畫,家長有多么豐富的解說,孩子就會有多么豐富的想像?;叵肫饋恚覀儽旧碓S多的知識還不是從圖畫中得來的嗎?

  隨著孩子言語能力的提高,就可讓孩子看圖說話了。一幅畫或者一組畫能編一個故事,這對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,有時還可以讓孩子自己編排畫面,當孩子把幾幅畫的順序顛倒一下,也許故事情節(jié)就不大一樣了。

  除了畫以外,看圖說話的最好教材就是連環(huán)畫了。連環(huán)畫本身有完整的故事情節(jié),孩子們看著畫面就能了解大致的故事情節(jié),孩子們常常一邊翻著連環(huán)畫,一邊自言自語編著故事情節(jié),久而久之,他就不再滿足于只看畫了,而對畫下面的文字發(fā)生了興趣。于是看圖說話就可以轉(zhuǎn)入看圖識字了。

  一般認為3—5歲是孩子開始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年齡。

  當孩子的口頭語言能力得到一定的發(fā)展后,他就不再滿足于單純的口語了。在街上常??梢钥匆?—5歲的孩子指著街上的招牌問大人:“這是什么?”甚至有的孩子拿著一本連環(huán)畫要求大人讀給他聽。這可以說是孩子渴望識字的萌芽,家長要善于抓住時機,進行早期教育。從資料上來看,智力超常的孩子一般識字較早,小小年紀不僅斷文識字,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,令人贊嘆不已。

  語言可以說是獲得知識、走向成功之路的工具,而書面語言則是孩子獨立獲得知識的不可缺少的工具,因此應盡可能早地把這一工具傳授給孩子。

  讀到這兒,也許有的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:幼兒學前階段識字寫字對孩子的發(fā)展到底是否有益?

  回答是肯定的。首先,從關鍵期來看,孩子4—5歲是書面言語能力發(fā)展的關鍵期,所以發(fā)展書面言語能力勢在必行。

  其次,從孩子的心理發(fā)展來看,學前兒童的智力發(fā)展已經(jīng)達到相當程度,口頭言語已經(jīng)非常豐富,書面語言的學習已成為孩子本身發(fā)展的需要。

  什么年齡開始識字寫字,要根據(jù)具體情況,不能一概而論。應該掌握的一條就是:順應自然,不能強迫教育。順應自然并不等于放任自流。孩子總喜歡涂涂畫畫,而他在紙上涂滿不代表任何意義的符號時,也許這就是他學習寫字的開始。略通一些漢字的造字特點,即能很好地培養(yǎng)孩子寫字的興趣,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,經(jīng)歷了甲骨文、鐘鼎文、大篆、隸書,到今天使用的楷書,雖然今天的楷書已不那么“象形”了,但只要稍稍加工一下,漢字的“形”就顯現(xiàn)出來了,這樣一來,枯燥的文字變得有生命力,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增強了。

  不過有一點要引起家長的重視,孩子特別是學前兒童的學習負擔不能過重,寫字時間不宜過長,這是由于孩子的骨骼、肌肉還未發(fā)育完善,容易引起疲勞,從而影響身體健康。過重的負擔,會引起孩子的厭學心理,造成不良的后果。

  ①看圖識字培養(yǎng)孩子的書面言語能力

  當孩子從看圖說話中學到越來越多的口頭語言后,他的注意力勢必會轉(zhuǎn)移到那一個一個的方塊字上。這時就應該不失時機地從看圖說話轉(zhuǎn)到看圖識字上來了。

  這里所說的識字教學是針對嬰幼兒而言,因此屬家庭教育范疇,那么對于孩子何時識字,識多少字是否也應該有一個統(tǒng)一大綱呢?這就應該根據(jù)其自身的情況而言了,多多益善的想法并不可取。

  識字教學如果不動點腦筋,也許會非??菰铮荒芤鸷⒆拥呐d趣,那么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嬰幼兒的識字最好能跟孩子喜聞樂見的故事結(jié)合起來?,F(xiàn)幼兒園絕大部分的孩子都認識“米老鼠”、“唐老鴨”、“史奴比”這些字,應該說這些字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,但孩子卻從電視上認識了它們,并把它們和那些可愛的形象結(jié)合起來,牢牢地記在心上。

  家長可以把一些常用的(跟幼兒日常生活關系較密切的)字單獨找出來,有重點地教給孩子。平時看到這些字時,也可以跟故事中的詞聯(lián)系起來,比如當孩子在菜場黑板上看到“鴨子”一詞時,就可以讓孩子想想這個“鴨”字還在其他什么地方見到過。孩子也許會說“唐老鴨”的鴨,這就說明孩子已學會了文字搬家。

  一般地,有的孩子雖然能識字,但卻并不一定能寫和理解字意。后者的要求更高,一般要求在小學階段逐步達到。如果孩子智力發(fā)展較好.也可教這些內(nèi)容,不過要注意,解釋詞意最好是放在閱讀中進行,亦即把字、詞放到文中讓孩子來領會,這樣一方面容易使孩子接受,另一方面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閱讀能力。況且中國漢字一字多義的現(xiàn)象較多,只有把字、詞、文有機地結(jié)合起來,才有利于孩子言語能力的培養(yǎng)。

  傳統(tǒng)的看圖識字教學方法就是利用卡片,一面為圖,另一面則是字(或者加上拼音)。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。家長在使用時最好能再發(fā)揮一下,使之更生動有趣,更為孩子所喜愛。

  有人針對卡片識字比較單調(diào)的特點,對卡片進行適當?shù)慕M合,把一些字(卡片)編成一個個故事,邊講故事邊教識字,效果不錯。

  比如手上有一組動物生字卡片,就不妨編一個動物童話故事,講故事時,說到某種動物,就出示這種動物卡片,教孩子認識卡片上的字,這樣,孩子把識字教學當成了一種游戲活動,非但不會使他們感到有絲毫負擔,反而令他們很感興趣,聽完故事,孩子還會拿著卡片一遍遍地念。時間久了,孩子就可以根據(jù)圖畫自己識字,還可以讓他來編故事,這樣不僅發(fā)展了孩子的言語能力,而且還鍛煉了化們的思維、想像以及記憶力。

  ②從集中識字到閱讀能力的培養(yǎng)

  幼兒,尤其是3歲以內(nèi)的孩子識字,往往是一種音、形的條件反射過程的形成。因此在訓練中就要抓住聽、看、讀、寫這幾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當然僅僅停留在這一水平是遠遠不夠的,在聽、看、讀、寫的基礎上還要求會意。

  漢字的創(chuàng)造有六種方法,除象形以外,還有指事、形聲、會意、轉(zhuǎn)注、假借。其中象形、指事、會意的比較普遍,比如最典型的“指事”字要數(shù)“上”和“下”了。最典型的“會意”字則算“苗”了,田里長了類似草的東西不是苗還是什么呢?

  如果能把這些知識運用于識字教學,那么孩子對漢字的理解就能深刻得多。

  有人曾經(jīng)說過,識字離不開閱讀,此話一點不錯,最初孩子可以是單純的識字,但當積累到一定量時,就應鼓勵孩子閱讀。識字不是目的,閱讀才是目的。在閱讀過程中,又能認識許多新詞生字。最好盡早教會孩子使用字典,一旦掌握了這一工具書,孩子學習的主動權(quán)就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了。

  幼兒言語能力的培養(yǎng)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。家長應該根據(jù)孩子的特點和興趣,隨時隨地、形式多樣地進行言語訓練,甚至可以利用上街、購物、逛公園的機會教學。

  大家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,學語言離不開一個“勤”字,真正的“拳不離手,曲不離口”,如能做到多聽、多看(識字)、多讀(閱讀)、多寫(寫文章),孩子的言語能力就一定能有所提高。
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(nèi)回答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