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心語:兒子的內心我如何能懂
五歲半的兒子,每晚都要抱著一個小絨毛狗入睡。記得去年,也就是兒子四歲多的時候,一個幼兒心理醫(yī)生曾嚴肅地告訴過我:“造成這種狀況絕對是單親的緣故,你千萬不能讓他再這樣抱著小狗睡了,這會妨礙他在心理、性格方面的正常發(fā)育?!笔聦嵣?,我就是為了鍛煉兒子的獨立能力和膽量,從小培養(yǎng)他男子漢的堅強性格,才一直讓他單獨睡的。但是,培養(yǎng)男子漢是一回事,寶寶的心理安全感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為了滿足他在心理上對安全感的需求,我一直允許兒子抱著他最喜歡的小狗睡覺。我相信,當我每晚和兒子說聲“晚安”、關上房門之后,他能安然進入夢鄉(xiāng),這只被緊緊抱著的小狗,它的功勞不可抹殺。所以,我對兒子的這種“戀物”行為,從未想過要刻意去阻止。
但是,我的這種自信,因為兒子的一句話而開始動搖。那天晚上,兒子在床上抱著小狗,突然非常認真地對我說:“媽媽,你知道嗎?小狗每天晚上等我睡著之后,它都會自己一個人偷偷地爬出來,睡在被窩外面,它可真是不乖。”而真實的情況是:有的時候,是因為我怕磕痛兒子,而在他熟睡后把小狗拿到外面;有的時候,是因為兒子翻身、蹬被,而使小狗改變了最初的位置或姿態(tài)等等原因致使每天早晨兒子醒來時,見到小狗都不是頭一晚入睡時被他抱住的姿態(tài),而是躺在了被窩外面。我試著跟他解釋小狗躺在被窩外面的真實原因。但是,兒子執(zhí)意不相信,他寧愿、也堅持相信,小狗是自個兒鉆出被窩的。
我突然有點擔憂起來:作為5歲零8個月的幼兒,應該已經能夠分辨想像和現(xiàn)實的不同,也應該能夠分辨玩具和活物的不同。也許在夢中、或者在想像中,兒子把這只小狗當成了活生生的小動物,但回到現(xiàn)實,怎么也不應該執(zhí)拗地相信:這只絨毛小狗會“自己走出被窩”啊?也許,是時候把陪睡的小狗拿走了?但是,當我講完睡前故事,關上燈、掩上房門之后,兒子又如何獨自面對黑暗和恐懼?怕黑、怕孤獨是人的天性,更何況一個5歲的孩子?那么,仍舊讓小狗陪著兒子睡?但是,兒子養(yǎng)成依賴的習慣該如何是好?他總是把想像當作真實該如何是好?這會不會影響他對其他事物的正確認識?對想像與真實的混淆,會不會擴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部分?一個5歲孩子的內心世界,是這樣地折磨著我、為難著我。
專家釋疑:媽媽放松心情,孩子更添快樂
李凌: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講師,發(fā)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
五歲半的飛飛每晚抱著小狗入睡,他分不清現(xiàn)實中的小狗和玩具狗的區(qū)別,如果沒有了小狗,飛飛會恐懼嗎?孩子的內心世界,需要細細解讀。
飛飛的行為有據(jù)可依
1、孩子擁有豐富的想象力
4歲左右的孩子常常會出現(xiàn)事實與虛構分不清楚的現(xiàn)象。比如,一個孩子可能告訴你:“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很漂亮的摩托車”或是“媽媽帶我去水上樂園玩了”,甚至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一番,而事實卻并非如此。家長和老師會以為孩子在說謊或是吹牛,是一種學壞的傾向,于是便緊張起來,苦口婆心地講道理,或者義正詞嚴地進行訓斥,認為一定要防微杜漸。但孩子決非存心,他們可能只是對所描述的情境或是對象極其向往、充滿渴望,希望有一天美夢成真。通過幻想,他們感受到一種替代滿足,甚至說出來與人分享。所以,成人應了解孩子的心理現(xiàn)象,耐心地解釋和提醒,別加上莫須有的罪名,否則會傷其自尊、引起自卑。
2、孩子不能區(qū)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
“萬物有靈”是孩子的另一種普遍的思維特征,他們不能區(qū)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,他們把意識和情感看作無生命物質的屬性,認為每一樣事物都像他們自己那樣活動。4-6歲左右,孩子把對人類有用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有生命的,太陽是有生命的,“因為它帶來光”;山沒有生命,“因為它不會做任何事”。
看來,飛飛的心理行為還是有據(jù)可依的。當然,到學前晚期,兒童的思維水平會有比較大的發(fā)展,其“合理性”和現(xiàn)實性也日漸突出。所以,飛飛媽媽的擔憂又顯得不無道理。
3、小狗是飛飛的情感交流物
不過,我還是覺得飛飛媽媽有些過慮。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態(tài)度,除了受其思維發(fā)展水平的影響之外,還有很強的感情色彩。毛絨小狗在飛飛是一個替代依戀物,一個能給自己父母般溫暖和安撫的對象,飛飛對小狗的感情已經遠遠超出旁人,所以為的只是一件玩具而已。也許,他一個人的時候和小狗之間還有許多的情感交流呢。所以,他寧愿相信,小狗是有情有性的,而不接受成人的所謂真實的解釋。因此,不能單憑這件事推論孩子分不清現(xiàn)實和想象并為此憂心忡忡,而要從更全面的角度,看孩子在其他方方面面是不是也有類似表現(xiàn)。
正視并積極關照每個人都存在的脆弱
對于男子漢的鍛造,我覺得傳統(tǒng)上,我們也存在著一個誤區(qū),似乎只有剛毅勇敢、無所畏懼才是男子漢的固有屬性,而柔情和溫存則不值得鼓勵。其實,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,我們應該正視并積極關照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上的脆弱,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溫暖,然后才可以以此為基礎,從容地面對世界。
媽咪先減輕自己的憂慮情緒
飛飛媽媽應該反省一下,自己是不是一直隱隱約約都在擔心單親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?所以,稍有風吹草動,就會往壞處想?自己感受的孤獨,也更多投射在了孩子身上?實際上,你的這種脆弱心理,更可能成為孩子健康心理的無形殺手。
所以,現(xiàn)在飛飛媽媽應該做的,首先是減輕自己的憂慮情緒,因為這可能傳染給孩子,讓他更不安,更期望有所依賴。還可以通過給孩子更多陪伴,分散他的注意,讓他能一點點減少對小狗的依賴。
為孩子身上發(fā)生的很多問題的憂慮,實際上來源于我們對孩子心理世界的一知半解,來源于我們“以己之心,度子之腹”而生的自以為是的誤解。放松心情,其實孩子和自己都會添更多快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