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I通行證: 忘記密碼
注冊新會員 | 網站首頁 | 幫助
鏈接分類: 傳染病 |呼吸系統(tǒng) |消化系統(tǒng) |泌尿系統(tǒng) |神經系統(tǒng) |內分泌系統(tǒng) |皮膚疾病 |五官疾病 |心理疾病 |肌肉骨骼關節(jié) |口腔疾病 |心血管系統(tǒng) |耳鼻喉科 |牙科疾病 |小兒發(fā)熱 |其他癥狀
  • <span id="sn2p8"><noframes id="sn2p8"><rt id="sn2p8"></rt>
  • 專家小貼士

    不要孩子一發(fā)燒就服退燒藥。發(fā)熱是幼兒患病的常見癥狀,是多種疾病所共有的一種臨床表現。幼兒輕微腹瀉不一定是壞事。腹瀉是嬰幼兒的常見病,多由胃腸功能不健全、腸道功能紊亂、消化不良、細菌感染及內分泌障礙等原因所引起。腹瀉對人體也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,腸道內的細菌和毒素均可通過腹瀉而排出體外。   

    不要亂服止痛藥。疼痛是多種疾病的早期信號,誘發(fā)疼痛的原因很多,如炎癥性疾病,痙攣性疾病,血管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等。有的家長發(fā)現寶寶訴說疼痛時盲目用止痛藥,疼痛癥狀雖可暫時得到緩解,但很容易掩蓋病情,干擾疾病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,造成誤診、誤治,使病情加劇惡化,在臨床上曾因為此而致殘、致死的病例屢見不鮮。故奉勸家長切莫盲目的為孩子頭痛醫(yī)頭,腳痛醫(yī)腳,必須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,待疼痛原因明確后,再正確應用止痛藥。   

    總之對待小孩子的常見病,要細心觀察并用科學的手段去診斷癥狀,而不是一有生病的跡象就立即到醫(yī)院診治。這里搜集了一些幼兒常見病的癥狀和解決方法,希望能對您育兒的健康成長有所幫助。   

        CI123健康專家組

      

    寶寶半夜生病,家長如何正確應對?

      三歲以前的寶寶免疫力低,稍候不注意就會生病,尤其是半夜生病,更讓家長慌了手腳。那么,當寶寶半夜生病應該如何處理呢?

      疾病一:突發(fā)高燒

      1、如果寶寶半夜身體發(fā)熱,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情況區(qū)分寶寶的癥狀而采取相應的措施。如果寶寶發(fā)燒且沒有其他癥狀,這種情況可能是屬于寶寶急疹。一般會持續(xù)兩三天左右,燒退即疹出。如果寶寶屬于這種情況,家長不要給寶寶使用退燒藥以及抗生素,只需要用心護理寶寶即可。

      2、發(fā)燒是身體啟動自我保護機制的體現,所以家長不用過于擔心。有些病毒、細菌需要38.5℃以上的溫度才能殺死。但是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寶寶發(fā)燒至38.5℃以上,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給寶寶退燒,防止寶寶出現高熱驚厥。

      3、如果寶寶溫度接近39℃,這時候寶寶的溫度過高,采取物理降溫等方式已經沒有什么作用,及時到寶寶到醫(yī)院,接受醫(yī)生專業(yè)的指導退熱。

      寶寶一旦符合以下情況,需要及時帶寶寶到醫(yī)院進行治療:

      1、體溫在39.5℃以上,采取物理降溫后,體溫居高不下。

      2、寶寶未滿2個月且發(fā)熱38℃以上。

      3、寶寶出現無意識狀態(tài)。

      4、寶寶出現抽搐痙攣現象。

      疾病二:急性腸胃炎引起的腹瀉

      急性腸胃炎是寶寶疾病中的常見病之一。如果寶寶的腸胃道功能不好,那么患此病的幾率就高于正常的寶寶。再加上如果遇到夏季,細菌容易滋生,如果護理不到位,就可能導致寶寶感染炎癥。

      那么,寶寶出現急性腸胃炎的癥狀有哪些呢?

      急性胃腸炎如果引起的是輕型腹瀉,表現為:大便次數在10次以下,顏色呈黃色或黃綠色,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塊,排泄量不多,有時大便呈“蛋花湯樣”。嚴重的寶寶可能每天排便次數達數10次以上,多呈液體狀,還可能伴隨著嘔吐,食欲不振等現象。甚至出現規(guī)律低燒或高燒,煩躁不安進而精神不振,意識朦朧,昏迷。

      小編支招:

      如果是輕型胃腸炎,家長需要搞清楚寶寶的患病原因,如果是消化不良引起的,家長可以注意調整寶寶的飲食食。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及時帶寶寶到醫(yī)院進行檢查,接受專業(yè)的指導。

      當寶寶出現以下情況的時候,需要及時帶寶寶到醫(yī)院就診:

      1、一天腹瀉或嘔吐大于5次。

      2、小便量大幅減少,且顏色加深。

      3、嘴唇很干,皮膚彈性很差,哭的時候沒有淚水。

      4、寶寶精神不振,與平時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