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我們就不斷教育兒子要講禮貌。久而久之,4歲的他雖然因為情緒的原因,有那么一兩次閉口保持緘默,但基本上“謝謝”、“對不起”還是能常掛在嘴邊,而且這種意識漸漸深埋在他心里,形成了一種原則。
有一天,我?guī)鹤拥剿夤胰ネ妗M盹埡?,我正在房中忙著,突然聽到客廳里兒子斷斷續(xù)續(xù)的哭聲,中間夾雜著他外公的斥責(zé):“不就燙了你一下嘛,哭什么哭。”兒子的哭聲不但沒停,反而升高了幾度。而他外公不耐煩的埋怨也加大了音量:“你這孩子咋這么嬌氣。你再這么嚎,看我打不打你。”我想兒子聽到這種帶有威脅的話應(yīng)該識趣地停下哭聲,以免真的挨打了。誰知他竟嚎啕大哭起來。我原本不方便插手,但怕這樣下去恐怕會“小事變大”,便走了出去。
兒子見到我,撲上來告狀說:“外公欺負(fù)我,罵我,還要打我?!彼夤宦牸绷耍骸拔夷钠圬?fù)你了,???”兒子覺得我會給他撐腰,便毫無顧忌地與他外公駁嘴:“你剛才沒禮貌。你燙到我胳膊了,就該說對不起。我都告訴你了,還等了老半天,可你啥也沒說,還使勁兒罵我,哼!”原來他是為了維護自己應(yīng)得的“權(quán)益”,而以哭作為武器與他外公搞對抗呢。
我馬上記起,平時每當(dāng)我對兒子做錯了事,在充滿誠意地說完“對不起”之后,他便一展眉頭,帶著一臉理解地回答“沒關(guān)系”。于是我忙對兒子說:“外公本來想道歉的,可見你總是哭,他一不高興就不說了。媽媽現(xiàn)在替他對你講一聲對不起,好嗎?”兒子看看陰著臉的外公,不太情愿地點了點頭。我又不失時機地說:“你剛才對外公大吼大叫也不禮貌,你知道嗎?”兒子低下了頭,顯然已意識到自己的無禮了。所以盡管他依然苦著個臉,但馬上就道了歉,只是聲音不如平常那樣大。
這事令他外公心里很不痛快,私底下對我說:“這孩子給你們慣得真不像個樣子了,特別固執(zhí),得好好管教一下才行?!蔽曳磳φf:“孩子做錯了事當(dāng)然不能姑息,但我們做錯了事也應(yīng)該承認(rèn)錯誤才對。像剛才這事,雖屬無意,但畢竟?fàn)C到孩子了,因此道歉還是有必要的。要知道孩子雖小,可也是人,也需要別人的尊重,也有自己的原則。何況他們思想單純,說一不二,不像大人那樣識轉(zhuǎn)彎、懂變通,這一點我們應(yīng)該理解。如果您剛才能放下面子,從與孩子平等的立場出發(fā)去處理,一句‘對不起’就完全可以解決了。孩子是不講理、亂發(fā)脾氣,還是在認(rèn)真堅持原則,我們得區(qū)分開來。如果孩子堅持的是正確的原則,那我們就該多鼓勵他,而不是用大人的威嚴(yán)去壓制他,扼殺他正在成長的思想。因為孩子的心靈是純真的,也是脆弱的。這就要求我們大人能主動為他們做向?qū)?,就象一面鏡子,我們做什么,他們就學(xué)什么。要是我們嘴上教孩子的是一套,自己做的卻是另外一套,那么長久下來孩子必有疑問:難道大人說的都是假的?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可是相當(dāng)不利呀”。
兒子他外公聽后,雖然不語,但還是點了頭。過了一段時間,我見兒子又和外公開開心心地玩到了一塊兒,祖孫倆一前一后地進了臥室。我不經(jīng)意地走過去,聽到老人正鄭重其事地向兒子道歉,見我走進來,兒子高興地?fù)溥^來:“媽媽,外公正式向我道歉了,我也原諒他了!”兒子他外公的臉一紅,還是板著臉,一本正經(jīng)地走了出去。